广州乡村振兴多样场景:万亩良田展新气象,百年古村焕新活力

来源: 腾讯网2023-08-18 01:48:15
  

南都讯 8月上旬,晚造插秧进入尾声,在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的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插秧机来回穿梭,七八亩田的插秧工作,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以万亩稻田为底,朱村“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建了起来,游客络绎不绝,农文旅融合效果初现。


(相关资料图)

在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里,文博展馆、藏书楼、剧场等多样空间建起来了,插画展、陶艺展等在今年夏天受到关注。客流量迎来高峰,百年古村正焕发新活力。

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强区促镇带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协作,促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8月8日-9日,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走进从化区、增城区、黄埔区和花都区多个项目,近距离感受乡村新变化。各地都在依据自身独特资源探索新发展模式,亮点纷呈,一幅幅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

8月8日,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晚造插秧进入尾声。

多样化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在从化区鳌头镇,有着一个建有多年的横江华美奶牛基地,不远处的龙潭旧墟,极具古朴风貌。以横江、龙潭、乌石三村农业资源为基础,2021年,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正式启动建设。按照规划,项目要打造为集农业畜牧、休闲文旅、研学教育、婚庆文创等业态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8月8日上午,走在龙潭旧墟风情街上,街道整齐干净,不少店面已开始营业。从化区鳌头镇龙潭村党总支部书记夏敏光介绍,自项目开展以后,许多破旧房屋得到修复,基础设施也得以改善。街道旁边的“结婚小镇”,建设接近尾声,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建筑保留了原有风貌,届时这里将设有一个结婚登记处,有望形成一体化婚庆产业链。

有着牧场资源,未来田园综合体项目还将建成牧场主题乐园,吸引游客前往游玩。与此同时,创新创业孵化园、现代农业产业带、农事研学基地等板块也在建设中,项目涵盖农、文、旅、学四大类共23种文旅业态,将对大湾区亲子客群和培训人群有很强吸引力。

正值插秧季节,增城区朱村街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稻田里,插秧机忙着作业,稻田里上空不时有白鹭飞过。稻田旁的水稻育秧工厂,多层育秧设备展示着附近一带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今年我们开始在这里负责农业种植、生产,丝苗米亩产实现了增收。”北大荒农服集团华南区域中心副总经理李雪枫说。

2020年开始,朱村街通过土地流转整合零散耕地,成片之后由区内国企负责运营,引进了北大荒农服集团等专业龙头企业,开展机械化智慧化种植。目前,增城建成规模3500亩的智慧稻场,核心区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

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展出了丝苗米的历史、特征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的研发过程。以万亩稻田和山水资源为基础,再加上新建的展馆,增城积极打造朱村“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集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体验农耕文化等元素的吃喝玩乐住全链条乡村旅游产业正在增城区朱村街绘就。

在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又是不一样的风景。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系统地保留了岭南特色的古建筑群和“耕读传家”的文化体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21年9月,唯品会与广州市花都区政府签订塱头村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以古村落文化振兴为切入点,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作为广州少见的以文化振兴为核心的乡村振兴项目,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核心业态包含春阳台艺文中心、古村市集与展览、高端民宿等。近两年,村里多了文博展馆、藏书楼、阅览室、剧场等多样空间,为村落多元文化活动提供全新场所。今年夏天,古村市集与展览在村内举行,首场活动客流即创下塱头古村近年高峰,游客总量突破1.5万人次,古村正焕发全新活力。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一样的发展模式,不一样的实践场景,广州正绘就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

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

新技术新理念为乡村注入新动能

跟随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走访多个项目,虽然发展模式不一,但都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新技术新理念正在为乡村注入新动能。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田园综合体项目本身就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创新模式,项目还叠加全国唯一的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未来将打造“三产融合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粤港澳大湾区农文旅学休闲目的地”“广东乡村振兴示范区”。

同时,该项目采用了国企带动社会资本的创新模式,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提下,地方政府与国企合作打底,开放吸引社会资本共建。目前,项目已引入多家专业文旅运营机构,以项目公司负责重资产投入开发,社会资本以轻资产输出的形式对项目运营提供赋能。

诸如像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则生动诠释了农业科技化、智慧化带来的积极作用。目前,在产业园区,已经实现了水稻机插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育秧工厂,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水和灯光会适时进行调整,以保证秧苗更均匀、成活率更高,这同时也解决了小农户育苗难、成本高、质量差的问题。

不仅如此,从秧苗种植到稻谷收割,产业园都请了专业机构即北大荒农服集团华南区域中心。在早造效果不错的基础上,该团队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晚稻布局。“比如密度变化,施肥用料,预计晚造亩产还会提高。”李雪枫说。

农民增收是共同目标

乡村振兴项目多样,但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收入。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命根子”,前期不少村民不愿参与土地流转和房屋租赁,企业会同镇、村专班,为村民厘清思路、算清收益,打消其顾虑。围绕水、奶、米、面、油等农业资源,项目打造特色店铺,通过“共同投入、共享收益、入股分红”方式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同时,项目吸引有想法、有干劲的村民返乡创业,并通过“乡村振兴产教研融合运营中心”系统培训村干部及村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该负责人透露,根据已签署的合同计算,龙潭旧墟风情街商铺20年可为村民、村集体累计增收1亿元以上。项目落地至今,当地村集体年收入由25.43万增长到36万,房屋出租率由20%增长到40%,村民就业率由32%增长到35%,参与建设务工村民200人以上,龙潭村增收达170%,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切实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同样,花都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开展,也为当地居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塱头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黄智云表示,塱头乡村振兴项目为本地众多“带娃一族”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使得他们在照顾家人之余还能通过劳动创造收入。同时,村里年轻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也正在改善。“随着项目持续落地,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来打听情况,希望可以返乡就业、创业。” 

据了解,项目的古村市集与展览、高端民宿等收入,将全部用于回馈村民及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旻表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振兴,对人的唤醒和赋能,要实现人的发展。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目标就是要将人才和利润都留在乡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蒋臻 晏文龙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